首页

小刚流浪记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4 23:11:17 作者:巴西2022年人口普查:1440万残疾人,240万人确诊自闭症 浏览量:16288

  中新社福建龙岩8月10日电 题:龙岩永定废弃矿区乡镇的绿色“蝶变”:“黑煤山”成“花果山”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商永

  剪花、裁切、包装……走进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一处矿山修复点的设施农业大棚内,只见一盆盆姹紫嫣红的蝴蝶兰正等待着被送去装点千家万户。龙岩市万花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凡生说,七夕前后,蝴蝶兰订单迎来高峰,仅这两天,就向全国各地发送了2万支鲜切花。

8月9日,龙岩市永定区龙潭镇蝴蝶兰展览馆,游客正在观赏蝴蝶兰。中新社记者 龙敏 摄

  中新社记者9日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龙潭镇,探访废弃矿区乡镇的绿色“蝶变”。

  龙潭镇曾是“一煤独大”的矿区镇,因煤而兴,20世纪90年代矿业开发热时曾有500多家小煤窑,资源型经济占经济总量80%以上。“晴天出门一身灰,下雨出门满脚泥。”龙潭镇枫林村村民杨兆新说,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日益凸显,一度造成地面塌陷、植被受损、水土流失、漫天扬尘,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矿山、污水横流的村庄。

  2012年前后,根据政策要求,龙潭镇关闭大量小煤窑和水泥厂,同时开始大力整治废弃矿山,修复生态环境。龙潭镇党委书记吴才开指出,随着资源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煤矿政策性关停,产业结构单一、当地民众失业现状严重,转型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永定区对龙潭镇等地开展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树淦介绍说,对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分阶段、分任务、分工程量、分类施策开展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废弃矿地“变废为宝”,为推动矿区产业转型打下基础。一次偶然机会,龙潭镇在招商引资时遇到了寻找合适产业发展基地的万花园林有限公司,在废弃矿山上发展起蝴蝶兰产业。谢凡生说,蝴蝶兰与其他花卉产业不同,其发展对设施要求高,需要硬化土地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基地选址较难。龙潭镇正好在推进废弃矿山整治和利用,与蝴蝶兰产业发展需求非常匹配。

  如今,万花园林有限公司已成为集蝴蝶兰种植、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智能温室面积达4.6万平方米,年产蝴蝶兰苗1000万株,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

  一间间蝴蝶兰温室建在矿山修复点上,昔日的“黑煤山”正变为“花果山”。吴才开说,龙潭镇已形成村村有蝴蝶兰产业,人人参与蝴蝶兰产业链,落地6家企业,带动近2000人就业,年人均收入可达5万元人民币以上,成为福建省内知名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并延伸出快递、花盆、包装等上下游产业;依托好风景,龙潭镇还发展起了旅游业。

  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蝴蝶兰产业兴起,龙潭镇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杨兆新说,环境变好了,当地不少年轻人也返乡创业,通过网络直播向外推介蝴蝶兰花产品和本地特产等。

8月9日,当地青年通过网络直播向外推介蝴蝶兰花产品和本地特产等。(永定区龙潭镇供图)

  摆脱“矿竭乡镇衰”困境的龙潭镇将锚定发展壮大蝴蝶兰这一富民、美丽、绿色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闻名的“蝴蝶兰小镇”。吴才开说,将继续加大蝴蝶兰产业扶持力度,引进更多企业不断丰富业态,将矿区乡镇打造成“园区乡镇”,持续推动生态保护和文旅发展,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深度融合。(完)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港澳龙舞队惠州巡游初体验:观众太热情 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来

赖士葆认为,两岸现在“只对抗、不对话”,马英九此行是一个学术计划,能够促此双方更加熟悉,没有太多政治意涵,相信也不会引起太大的纷争。赖士葆表示,民进党当局应该鼓励这类访问,增加善意交流,“民进党不想做,也别阻止别人做”。

“破线”马祖 中国海警2901号万吨舰首次参加对台任务

2008年,我国以2.53亿网民规模位列世界第一,“.CN”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到2013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2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海拔最高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1000亿立方米

浙江义乌机场今年以来吞吐货邮量同比增长118.6%

活动上,江西省相关人士介绍了为马来西亚游客带来的“诗画江西”等5条黄金旅游线路及多项优惠奖补政策、配套服务产品。据介绍,吉隆坡直飞南昌的航线将于4月底开通,进一步促进双方往来。江西与马来西亚旅游企业在现场围绕资源互补、客源互送、渠道互通等合作签署多项协议。

东盟官员:中国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合作机遇

会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果发布。川渝两地聚焦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势见效。其中,两地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并组建36个文旅企业等合作联盟;联合编制《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颁布《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共同创建国家级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交流形成新局面;联合开展巴蜀文旅国际国内推广活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